
收到“外太空来信”,高空宇宙线观测站“拉索”又有新发现! 11月16日,“拉索”发布最新科学成果,表明黑洞与伴星相互作用形成的微类星体是强大的“粒子加速器”,可以将宇宙射线加速到高能“膝盖”及以上,为揭示黑洞在宇宙线起源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观测证据。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国际研究团队完成。论文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《National Science Review》(英文版)和《Science Bulletin》(英文版)上。什么是宇宙射线?宇宙射线是来自太空的带电粒子,其主要成分是各种原子核。他们被称为传递宇宙重大事件的“使者”。卜宇宙线,特别是高能和超高能宇宙线的起源,一直是一个有待解开的谜团。宇宙线的能谱(粒子能量中宇宙线数量的分布)存在一个临界转折点。在大约 3 万亿电子伏时,宇宙射线的数量急剧下降。这个拐点显然被称为“膝盖”,因为它的形状类似于人类的膝盖。 Lasso首席科学家、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院士曹震表示,过去科学家主要认为宇宙射线来自于超新星遗迹,即大质量恒星爆炸后的遗迹。但观测和理论都表明,它们很难将粒子加速到高能“膝盖”及以上。如何寻找宇宙射线?因为宇宙射线粒子在运行过程中会带电,并会受到磁场的影响而“弯曲”。传播时,不可能直接找到宇宙射线粒子起源的天空。然而,当宇宙射线与星际物质碰撞时,产生的高能伽马射线是偶然的,可以保持穿过太空的“直线”。 “这些高能伽马射线就像宇宙线在银河系留下的一系列‘足迹’,通过它们,科学家可以精确定位加速宇宙线源的位置,为寻找宇宙线来源提供重要依据。”曹震说。 “拉索”做了什么? “拉索”的发现直接指向宇宙中一种特殊类型的系统——微类星体。双星系统中的黑洞利用其强大的引力不断消耗伴星的物质。在此过程中,一些材料以射流的形式喷出。这种具有吸积和喷流的黑洞是微类星体。在这项研究中,“Raso”从五个卫星中获得了超高能伽马射线信号首次发现微类星体。结合“拉索”测量的宇宙射线能谱,研究人员发现,组成这些伽马射线的粒子的能量处于宇宙射线能谱的“膝盖”区域。 “微类星体具有比超新星遗迹更高的加速极限,可以达到‘膝盖’能量阈值,成为高能宇宙线的新来源。”曹震说。作为以宇宙线观测和研究为主要目的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,“拉索”的新发现不仅解开了界界多年的谜团,也是首次观测到与某类星体相关的“膝盖”结构。天体-黑洞爆炸连接流动系统将为理解宇宙剧烈的物理过程开辟新的途径,并扩展人类认知的边界,“套索”继续说道。以全球流畅性带来成功的结果。策划:陈芳 记者:刘震、吴晓英 统筹:王敏、吴静、刘媛媛 新华社国内、新华社四川分社联合出品
编辑:舒梦清